电力工程设计中涉及的覆冰知识
电力工程设计中涉及的覆冰知识
1、覆冰类型
1.1 雨凇
雨凇主要是由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低于0℃的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,一般来说雨凇形成时风速较大,气温为-5~5℃,上空为逆温,有一层温度高于0℃的暖层。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,因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。当有冷锋入侵时,锋面下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℃以下,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℃以上且较潮湿,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℃的气层时,就能变成过冷却雨滴,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落到温度低于0℃的地面或地物上,立即冻结成冰,形成一层密实光滑的、有时是透明的玻璃状冰壳。冻雨落在表面温度低于冰点的树、电线上后,在它们外围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层,这时雨滴继续落在结了冰的物体表面上慢慢下垂,于是结成了一条条冰柱。
1.2 雾凇
雾凇生成于有雾而且气温在0℃以下的天气。当气温约在-5℃~-20℃之间,雾或轻雾中很小的过冷水滴冻结在电线上,形成晶状雾凇积冰,无风时结在整个电线表面,有风时结在迎风面。空气中水汽在电线上凝华也可结成晶状雾凇。
1.3 混合冻结保类标题
混合冻结,当气温在-0.8~0℃之间、风速为1m/s~8m/s并且湿度较大的条件下,容易形成混合冻结。它是由于雨凇、雾凇、湿雪在不断的覆冰气象条件变化情况下,通过毛细作用在导线表面粘附形成的。
1.4 湿雪
湿雪,雪或雨夹雪降落到气温略高于0℃的近地层后稍稍融化变湿,并黏附在电线上,密度约为0.1g/cm3~0.7g/cm3。湿雪在气温降到0℃以下后,有可能再度冻结,呈现乳白色或灰白色。
2、覆冰观测
2.1 气象站观测
部分气象站承担电线积冰观测任务,具体观测方法遵循《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电线积冰》(GB/T 35235-2017)的要求。当为人工观测时,主要观测积冰现象、积冰直径、积冰厚度、积冰重量;当为自动观测时,主要观测积冰现象、积冰直径、积冰重量,自动观测仪器目前有称重式和图像式两种。
气象站开展覆冰观测,一般选择的仪器是电线积冰架,由两组支架组成,每组支架包括2根支柱和2根导线,导线一般选用长1m、直径26.8mm的钢芯铝绞线(在QX/T 59-2007 中 是长1m、直径约4mm的铁丝或钢丝,后统一改挂)。积冰较重地区,可设置3组支架。积冰严重地区,2个方向上设置2组以上支架,每组支架只挂一根离地2.2m导线。
相关文章
- 贵州电力规划设计的主要设计内容都有哪些2024-06-25
- 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及管理策略分析2024-06-25
- MPP电力管在施工过需要注意哪几点?2024-06-25
- 配电柜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,电力工程技术2024-06-25
- 贵州电力工程向您介绍:电力施工分包合同中保留无效率条款的意义2024-06-25